冬月降临时,倭国各地,就有学院落地。
大明逃亡至此的一些士绅家族子弟,被就地招安为老师,开始教导出卖劳动力之后,养在身边的倭人嫡子们。
当然,这些嫡子,纷纷改了汉姓,在四书五经、之乎者也之中,幻想自己能在中国或者天下闯出一片天地来。
当然也有一些前明子弟想要搞事,他们想方设法的想要促进倭人的民族觉醒,但很可惜,没有成功。
因为这种苗头不仅商人们不愿意看到,就是东西倭国的贵族也不想看到。
他们好不容易能依靠跟大顺的贸易,赚得盆满钵满,你要让他们觉醒了民族意识,那他们会为了谁奋斗?
不知道谁才是大名老爷吗?
于是倭国进入了大规模的儒化。
……
倭国事按部就班往下走,十一月初一,大顺颁布了《天下藩属诸夷落户中国管理条例》。
其中有一条先决条件,那就是必须六代内,必须有三代父方是汉人或者入赘,才能获得初步的落户审核。
之所以会出来这一条,是因为靠近大顺四周的一些土司在改土归流的过程中,在内迁的过程中,因为贿赂等各种因素,导致了他们在一些人口相对少的县城内形成聚落,影响了本地的治安。
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,毕竟王三改土归流中的一环,就是内迁之后拆分。
但没想到有地方官图省事,将他们集中管理。
同时,还有一些本来不该内迁,但因为战乱逃来大明的缅甸土人,纷纷改头换面充作土司奴兵跑来投效大顺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然后他们也不愿意充当边疆前锋,而是选择跑来关内生活。
结果因为风俗、语言等问题,已经闹出了几百起乱子,不管是被欺压、还是欺压别人,总之乱起来了,就得想办法解决问题。
于是,王三开始划分缓冲地带,将内迁的户籍和年限进行调整。
之前是想要跨省迁徙,就只需要在省界换个户口,两三年就能换到另一个省内迁徙。
现在要开始倒查祖上六世和三代。
西南各地的土司,只能落户在滇黔桂三省城市,如果没有通过上学调动,或者工作调动,以及朝廷各部门主导的人才迁徙,就只能待在本省内。
然后还要六世需要有三世父系汉人或者入赘,也可以干脆三代父系汉人。
如此,一世汉人只能居于滇西、滇南、黔西南、桂西。
二世可迁居三省省府。
三世的话,云南的可以迁往毕节、昭通等地;黔宁的可以迁往遵义、铜仁等地、广西的可以迁往桂林、柳州、梧州等地。
这么一来,西南边区的人口就可以管束起来。
其他边区省份也差不多,比如西番、西域、大漠、东北、倭国、台湾等地。
如此做可以延缓大规模外族内迁,一边掐尖弥补关内人才缺口,同时加强边区建设与汉化进度。
做完这些,顺天府城内,已然开始张灯结彩,家家户户等待过年了。
新顺八年,悄然到来。